产品方案

400-027-8980 18633038540

产品方案

引起蛋鸡肿头肿脸到底是啥原因在作怪?该如何防控?

来源:正源大地药业集团技术副总裁兼技术总监 作者:吴文明 发布时间:2019-11-25 点击数 :1481 次

 

 

近期蛋鸡(青年鸡、产蛋期都有)肿头肿脸的案例非常多,尤其寒冷天气较多的地区,发病率更是多见。因为很多疾病都能引起肿头肿脸的症状,且难以分辨,对此,很多人手忙脚乱,不知道该怎么办,害怕用药不管用,走弯路,耽误病情。
其实,每一种鸡病都能找到一定的特点,关键是在平时多留心,多观察,多总结,多分析。找到发病规律和发病特点,在遇到问题时,就能减少失误,准确判断。
能引起肿头肿脸的鸡病有:鼻炎、流感、鸡痘、传喉、大肠杆菌、支原体,以及混合感染。笔者在多年实践中留心留意了这些鸡病的特点,写在这里,供大家参考:
鼻炎:最大的特点是:发病急,传播速度快,但死亡率极低,接触性传播。其次是面部眶下窦肿胀,鼻腔被粘液或干酪物堵塞,发病期间产蛋率下降,病情恢复后,产蛋率回升。对输卵管破坏性小,所以少有软壳蛋、沙皮蛋出现。

示例图片:鼻炎

   流感:与鼻炎最大的区别,就是发病急,死亡率高,跳跃式传播。虽然也有肿头,肿脸症状,但是精神沉郁,闭眼,更为明显,且口腔中常有粘液渗出,严重时粘连上下颚难以掰开。流感对输卵管破坏性较大,病情恢复后,产蛋率回升较慢甚至难以回升,软壳蛋、沙皮蛋多。

示例图片:流感

  鸡痘:眼型鸡痘也会引起肿眼、肿脸,其最大的特点,就是从眼睛里能挤出大块儿的黄色干酪样物质,挤出来以后过两天又能长出好多黄色硬块儿。传播慢,治愈也慢,疗程长。且鸡痘的发病与季节和环境的关系较大,温热潮湿的季节和环境发病率高,寒冷的季节和环境下发病率极低。

示例图片:鸡痘

  传喉:传喉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,少数可见眼红、流泪,发病后期才可见单侧眼肿,并伴随有张口伸颈呼吸,怪叫甩头,咳血的症状。死亡率高也是传喉的特点,但对产蛋率几乎无影响。

  若想在发病初期就能断定是否传喉,需要静静的站在鸡舍里,仔细观察和听声音。也许间隔十多分钟的时间,才会出现一声怪叫的声音,找到怪叫的鸡,看见其张口伸颈呼吸,即可断定。

示例图片:传喉

  支原体:其特点就是发病慢,传播慢,初期死亡率低,后期继发大肠杆菌、腹膜炎、气囊炎,死亡率逐渐升高,死的都是干瘪瘦小的鸡,这是其与病毒性疾病最大的区别。病毒性疾病死的鸡不瘦,大个为主或不分大小,支原体及继发感染都是慢性经过,属消耗性疾病,死鸡几乎都是干瘪瘦小的。

 

示例图片:支原体

   大肠杆菌:大肠杆菌病,现在很少有原发或单发性感染,大部分都是病毒或者支原体继发感染,所以在临床当中基本上都是考虑与病毒,支原体合治,很少单独用药。也有眼型大肠杆菌,病鸡眼结膜上有一层云雾状的薄膜覆盖,致使病鸡失明,但肿脸不严重。

示例图片:眼型大肠杆菌

混合感染这个类型就很难说了,一旦到了混合感染的地步,就是什么症状、什么病变都能表现出来了。但是要梳理过程,也能得到些有用的线索,混合感染严重的鸡,一般都是前期没养好,病多,慢性经过,长期零星死亡,长期用药,应激太频繁等,导致鸡群体质差,免疫力低,免疫系统遭到破坏,所以才会出现百病缠身,混合感染的现象。

能掌握这些疾病的特点,再结合其他的线索,如:疾病流行动态,防疫程序,用药过程,解剖病变,饲养管理的差别等,基本能准确的判断出鸡群所发疾病,这样对症下药也就变的轻松了。

一般治疗经验:

鼻炎:建议先打鼻炎疫苗(或抗体),然后用药控制大群。青年鸡(100日龄前)建议可选择达康(磺胺甲氧嘧啶钠)+板青败毒口服液饮水5—7天。产蛋鸡建议可选择辛温大败毒+茵陈木通散拌料7—10天。有条件的能找到辛夷散的,用辛夷散+辛温大败毒也可。

流感(低致病性):建议用新品新感灵+疫肽灵+大败毒(或板青败毒口服液)+治菌普健饮水5—7天。(产蛋期建议去掉治菌普健,换成神草金蛋口服液)若发现抗体低或没有抗体,要及时补种流感疫苗。

高致病性流感无法治疗,必须焚烧或深埋。

鸡痘:发病早期,及时补种鸡痘疫苗(刺种)。然后建议用热毒清(黄连解毒散)拌料7—10天,疫肽灵+板青败毒口服液饮水5天。

传喉:也是发病早期,及时接种传喉疫苗(点眼或涂肛)。接种疫苗2天后,建议用疫肽灵+麻杏石甘口服液饮水,疫肽灵用3天,麻杏石甘口服液用5天。青年鸡建议可用大败毒+呼感杀饮水5天。

支原体及继发感染:建议黄芪多糖口服液+肺支净饮水五天,同时建议芪芍增免散+四味穿心莲散拌料7—10天。肺支净主要成分是延胡索酸泰妙菌素,对支原体敏感度较高)

大肠杆菌:建议产蛋期:四味穿心莲散+热毒清拌料5—7天。建议青年鸡:治菌普健+大败毒饮水五天。

混合感染: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方案,不可一方治百病。



相关评论
发表评论
昵称 :
评论内容 :


返回顶部